2025年6月

內容:司徒永富博士 (鴻福堂董事總經理)     
編寫:Raymond

在瞬息萬變的世代,職場與家庭的界線日益模糊,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,甚至達致整合,成為當代人共同的課題。日前,在「家多一點—家庭友善在教會」週年研討會上,司徒永富博士以其獨特的「甜品」或「前菜」視角,分享了「由外而內」(outside-in approach) 的觀察與洞見,旨在為現有困境注入正能量,並強調解決方案往往比困難更多。這不僅是一場關於管理哲學的講座,更是一次對基督徒如何在職場與教會中發揮影響力的深刻反思。

「家」的再思與職場連結:從溫馨到疏離?

司徒博士回顧70年代的教會,那時教會如同溫馨的家,傳道人與師母「買一送一」地服事,孩子們與會眾一同成長,形成一種特殊的家庭寫照。然而,隨著牧養模式的演變,尤其「分齡牧養」的推行,教會成員雖身處同一建築,卻分散於不同空間,「家」的味道漸淡。這引發我們深思:究竟「家」的定義是什麼?司徒博士引用黃子華的精闢見解:「家」並非建築物,而是有家人在的地方,強調「與誰共食比吃什麼更重要」。這份共同相處的氛圍與連結,對於支離破碎的香港家庭,具有深層的「療癒」作用。

將此概念延伸至職場,我們不禁要問:我們的職場是「家」還是「工廠」?司徒博士指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職場情境:一種是領導者「門開但心閉」,員工缺乏動力,僅為工具性目的聚集;另一種則是溫馨、受尊重、有安全感,甚至能建立人際連結與興趣小組的環境。基督徒應當思考,如何將職場轉化為一個更接近「家」的空間,讓「與誰共事比做什麼更重要」的價值觀得以彰顯。

信任與尊重的基石:人才磁石的奧秘

政府高喊「搶人才」與「留人才」,但司徒博士對「搶人才」持保留態度,認為真正的挑戰在於「留人才」。研究顯示,員工離職的五大原因中,信任位居第一,尊重位居第二,薪資反而是第五位。這強烈表明,薪資並非留住人才的唯一或主要考量,不被信任會令人非常不開心。

現代趨勢已從「工作與生活平衡」(work-life balance) 轉向「工作與生活整合」(work-life integration)。「平衡」常讓人們以「旅行的心情」打工,為假期而儲蓄;而「整合」則是在生活中尋找意義與尊嚴。疫情讓人們意識到生命的脆弱,儲蓄不再是唯一目標,活出尊嚴更顯重要。司徒博士以Uber司機為例,他們主動爭取五星評價,體現了尊嚴。這也呼應了當代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「倒轉」現象:人們更優先追求工作的意義、自我實現與成長型思維。作為基督徒,我們被呼召在職場中活出尊嚴,並幫助他人尋找工作的意義,因為我們深知,人是按上帝形象創造的「活靈」,而非僅為物質而活的「西西弗斯」。

基督徒的職場召命:專業與關懷的交織

新教信仰強調「信徒皆祭司」,這意味著所有工作,無論是高尚的專業還是馬丁路德所說的「換寶寶的尿片」,都具有神聖的意義。彼得·杜拉克強調專業應從「我」轉向「我們」,以「顧客滿意度」為核心。而詹姆士·柯林斯在《從優秀到卓越》中提出的「第五級領導」,即「專業+謙虛」的結合,更是基督徒在職場中應當追求的目標——以他人的好處為己任,建立他人。聖經中以巴弗提為基督工作「幾乎至死,不顧性命」的榜樣,正是這種無私關懷的典範。

機構作為「好管家」,不僅要發放薪資,更要提供安全感與可預期的環境,確保員工的生存與福祉。這不僅是「起碼」的條件,更是對人價值的肯定。在職場中,與同事建立良好關係至關重要,因為任務的完成需要團隊合作。司徒博士強調對同事表達感謝與歉意的重要性,這能拉近距離,讓同事感到被尊重。

實踐家庭友善:從理念到行動

平衡並非靜態的鋼索行走,而是動態的搖擺,需與社會現狀融合。從信仰角度看,每個人都是身體的不同部分,扮演不同角色,如同足球場上的球員,各有其召命。司徒博士以美斯為例,指出他雖被認為「懶惰」,但持球時爆發力強,且會將球傳給位置更好的隊友,進球後回到自己的位置,這是一種「打位置球」的智慧。耶穌的榜樣更顯示,即使忙碌,祂仍會停下來傾聽、安慰井旁的婦人,將人視為獨立的靈魂,而非工具,讓他們感到被「看見」,這就是愛。

司徒博士的公司在疫情後的轉變,為我們提供了實踐家庭友善政策的寶貴案例:保留混合工作模式,允許員工彈性選擇工作地點,甚至成立「生活委員會」讓員工參與辦公室環境改善。更令人動容的是,他們推動家庭友善政策,允許員工帶子女、寵物甚至家中長者上班。他認為最佳的托兒服務是將家庭融入工作場景,如同他小時候在教會見到傳道人一家都在場景中。這些舉措,正是將赫茲伯格雙因素理論中的「激勵因素」(被肯定、被信任、被尊重)落實到日常管理中,讓員工感到被看見、被重視。

結語:基督徒的影響力

司徒永富博士的分享,不僅為我們描繪了家庭友善職場的藍圖,更提醒了基督徒在其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。無論是在牟利公司、非牟利機構或教會,我們都被呼召成為「好管家」,以信任、尊重和愛為基石,營造一個讓每個人都能活出尊嚴、找到意義的環境。當我們將職場視為一個可以注入正能量、實踐信仰的場域,並以「專業+謙虛」的心態去建立他人時,我們不僅能為現有困境帶來解決方案,更能讓基督的愛透過我們的生命,在職場與家庭中發光發熱,成為一股轉化社會的強大力量。

以上PPT已得到講員同意使用

詳情可參看明光社的官方Facebook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oc.for.TruthLight?mibextid=wwXIfr&mibextid=wwXIfr

加入書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