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內容:李樹甘教授 編寫:Raymond
一個迫切的呼聲
在香港這個節奏急促的城市裡,有一群人正默默承受著雙重壓力:他們既要在職場上拼搏,又要在教會中忠心事奉,而夾在中間的,往往是那個最需要愛與關懷的家庭。
6月27日,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舉辦了以「家多一點—家庭友善在教會」為主題的週年研討會,吸引了眾多關心教會與家庭議題的人士參與。會上,香港樹仁大學李樹甘教授分享了一項發人深省的研究成果。除了李教授的數據分析,研討會還邀請了多位嘉賓講員發表見解,並與參加者熱烈互動,交流意見。
這項涵蓋403位受訪者的調查結果,揭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:雖然教會一向推崇家庭價值,但在實際支持教會同工的家庭生活方面,仍有相當大的改進空間。這提醒我們,教會若要真正成為家庭友善的場所,必須從具體行動出發,加強對同工家庭的實際關懷與支援。
問題的核心:愛心與行動的落差
研究發現了一個令人心痛的矛盾:當教牧同工忙於照顧別人的家庭時,自己的家庭卻可能正在默默承受忽略之苦。這不僅影響同工的身心健康,更可能成為教會見證的破口。

數據顯示,雖然近50%的受訪者認同教會應推廣家庭核心價值,但涉及具體支援措施時,認同度卻大幅下降。特別是在財務補助和特殊需要家庭支援方面,得分明顯偏低。這反映出一個深層問題:我們的愛心停留在理念層面,卻未能轉化為實際行動。
希望的曙光:可行的解決方案
然而,研究也帶來了希望。調查發現,最受歡迎的家庭友善措施並非昂貴的金錢補助,而是「邀請同工家人參與教會活動」,這項措施獲得近7分的高分,45%受訪者給予高度評價。
這個發現極具啟發性:家庭友善不一定需要龐大資源,關鍵在於讓同工感受到教會對其家庭的重視和接納。當教會主動邀請同工的配偶和子女參與活動時,不僅減輕了同工在家庭與事奉間的掙扎,更讓整個家庭都能在信仰群體中找到歸屬感。

研究也指出,彈性工作安排和家庭照顧支援是影響最大的因素。這意味著教會可以從調整工作模式開始,例如提供彈性工時、允許在家工作,或在同工需要照顧家人時給予適當安排。
基督徒的影響力:從我做起
面對這些挑戰,每一位基督徒都可以成為改變的推動者:
教會領袖可以重新檢視現有政策,優先推行成本較低但效果顯著的措施,如家庭聚會、彈性安排等。更重要的是,要以身作則,展現健康的工作與家庭平衡。
一般信徒可以主動關心教牧同工的家庭需要,在適當時候提供實際支援,如協助照顧子女、分擔事工等。同時,要理解和支持教會推行家庭友善措施的努力。
同工家屬也要積極參與教會生活,讓整個家庭都成為事奉的夥伴,而非事奉的阻礙。
建造神國的家庭文化
李樹甘教授的研究提醒我們,真正的家庭友善不僅是政策問題,更是文化問題。我們需要建立一種以神國為目標的教會文化,在這種文化中,家庭不是事奉的競爭對手,而是事奉的重要根基。
當教會真正成為一個家庭友善的群體時,我們不僅能更好地見證基督的愛,也能在這個家庭價值日漸式微的社會中,成為一股溫暖而有力的見證。

讓我們從今天開始,用實際行動回應這個呼聲,讓每一個在教會中事奉的家庭,都能感受到來自信仰群體的溫暖支持。因為唯有當我們的家庭健康時,我們的事奉才能真正榮耀神,祝福人。
(本文根據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「家多一點—家庭友善在教會」週年研討會內容整理。)
詳情可參看明光社的官方Facebook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oc.for.TruthLight?mibextid=wwXIfr&mibextid=wwXIfr
加入書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