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

當科學遇見信仰:宇宙大爆炸中的神聖足跡

內容:Dr. Zachary Leung 梁康忠博士(麻省理工學院博士)

編寫:Raymond

從數據導向到信仰轉變

「沒錢免談」、「沒數據免談」、「沒數據沒神」——這曾是梁康忠博士的人生哲學。作為擁有數十年AI經驗的科學家,十年前接觸「關於神的數據」,讓這位嚴謹科學家經歷人生觀180度翻轉。

在播道會港福堂培訓部舉辦的講座上,梁博士分享他如何透過科學數據發現神的存在。他的新哲學:「沒錢可談」、仍「沒數據免談」,但已是「有數據有神」。

數據說話:基督徒的科學觀

大約有130人參加了講座。講座開始之前57位現場參與者的問卷調查顯示:約62%受訪者不同意科學與基督信仰存在衝突,僅1.6%非常同意兩者衝突。約94%的人同意應討論科學與基督信仰的關係。

這反映重要趨勢:現代基督徒並不迴避科學討論,反而渴望在信仰與理性間找到和諧橋樑。約89%受訪者同意宇宙有開始,約57%同意宇宙將會消滅,顯示基督徒對宇宙學的認知與現代科學高度一致。

宇宙五大特點:聖經與科學的驚人吻合

梁博士提出「兩本書」概念:神賜予人類聖經與大自然。兩者皆源於神,應該相容。比較現代宇宙學與聖經記載,發現五個驚人吻合:

開始:大爆炸理論約100年前提出,指出宇宙有一個開始。創世記1:1「起初神創造天地」約公元前1400年寫成,提到的天地開始早於大爆炸理論3300年。

擴張:太空望遠鏡觀測顯示宇宙不斷擴張,以賽亞書40:22「祂鋪張諸天如幔子」約公元前700年寫成,提到的鋪張諸天與現代天文學觀測完全吻合。

固定定律:耶利米書33:25「我若沒有立定白日黑夜的約,沒有安排天地間的定例」約公元前600年寫成,提到的定例早於牛頓2300年。

衰變:羅馬書8:21「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」約2000年前寫成,提到的敗壞與熱力學第二定律預測一致。

終止:詩篇102:25-26「天地都要滅沒,你卻長存」約2600年前寫成,提到的滅沒與現代宇宙學「大凍結」預測驚人一致。

科學家的見證:從懷疑到相信

英國哲學家安東尼·弗盧曾是堅定無神論者,著書四十餘本。理解大爆炸理論後,他於2004年改變立場,相信神的存在。

哥倫比亞大學天體物理學教授羅伯特·賈斯特羅說:「科學家攀登知識高峰,當他爬到最後一塊石頭時,一群神學家已在那裡等候了幾個世紀。」深刻指出科學最終印證神學智慧。

歷史上偉大科學家如Faraday認為「大自然這本書,是由上帝的手指所書寫」;開普勒認為「科學研究就是按照上帝的思想去思考」。

基督徒的影響力與行動

面對這些令人信服的證據,基督徒如何發揮影響力?首先,裝備自己,深入理解梁博士提出的七種關於神的數據:聖經、神學、歷史、考古學、科學、哲學、個人體驗。

與未信主的家人、親友、同事分享時,用科學與信仰不衝突的觀點作為對話起點。當他們提出科學與信仰對立的質疑時,分享宇宙五大特點與聖經的吻合,以及著名科學家的見證。

更重要的是,鼓勵未信者基於數據思考並探索信仰可能性。正如死海古卷經碳定年法證實其寫成時間早於耶穌降生,證明聖經預言並非事後修改。

結語

科學與信仰不僅不衝突,反而相互印證。當我們以開放心態面對科學發現時,會發現它們指向同一位創造主。正如約翰福音1:1-3所說:「萬物都是藉著祂(耶穌)造的」,讓我們勇敢地在這個時代為真理發聲,用理性與信仰的雙重見證,引領更多人認識這位透過大爆炸創造宇宙的神。

(本文內容整理自梁康忠博士於6月28日,在中國播道會港福堂培訓部舉辦的講座《科學家為何相信神,神真的創造宇宙?》中的分享。)

加入書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