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6月

內容:史蒂芬(網絡媒體宣教差會)     編寫:Raymond

6月13日「Wanted:AI宣教士招聘會」講座中,講員史蒂芬傳道一開場,就以武俠小說的「光明頂」與「AI大魔頭」作比喻,瞬間把我們帶入一個既熟悉又充滿挑戰的「江湖」。他自稱是個「嚴重三次斷過腳的傳道人」,這話一出,全場會心一笑。畢竟,在AI浪潮席捲而來的今天,我們許多人,或多或少都感覺自己像個「數位移民」,甚至有點「數位難民」的窘迫,面對這股新勢力,總有些「唉!」(AI)的嘆息,也有些「愛!」(AI)的期待。

史蒂芬傳道的故事,本身就是一個活生生的「神奇」見證。十年內三次斷腳,每次都與神角力,最終學會「信靠」,走上全職服侍的道路。2021年更是在加護病房走過一遭,他強調如今能站在台上分享,除了讚美,還有什麼可誇耀的呢?這份從生命深處湧出的感恩,為整場講座奠定了溫暖的基調。

當然,這場「招聘會」的標題本身就充滿了「吸睛」的魔力。有人是覺得主題有趣,有人是聽聞「前線差會」改名為「香港前線福音」而來,還可能有人是擔心AI宣教士會「擾亂工場」!但無論如何,史蒂芬傳道幽默地總結:「多數人不知為何而來,但聆聽無妨。」這份開放與包容,正是我們進入AI時代所需要的。

AI的「真相」與「填補空白」的藝術

在進入「五個神奇指環」的核心概念前,史蒂芬傳道先為我們澄清了幾個「事實」:是的,「前線差會」已正式更名為「香港前線福音」,繼續為穆斯林群體服侍,這份專注與傳承令人敬佩。而那段引人入勝的影片音頻,並非AI生成製作,而是由一位才華橫溢、對宣教充滿熱情的姊妹「一人分飾12角」配音而成!這讓我們不禁感嘆,人心的溫度與創意,依然是AI無法取代的。至於現場贈送的「五個神奇指環」,那可是真實的禮物,絕非虛擬!

最有趣的是AI生成Emoji猜故事的互動遊戲,從亞當夏娃到約拿,再到彼得三次不認主,我們發現人們總會根據既有框架、文化背景或教會場景,自動「填補空白」。這給了我們一個重要啟示:當我們探討AI時,必須更新思維,放下既有框架,因為現實可能與我們預期的大相徑庭。這就像我們常常用過去的經驗去理解新的事物,結果卻可能錯失了AI時代帶來的無限可能。

AI宣教年代的「五神奇指環」:應用為王!

現在,讓我們一同戴上這五個神奇指環,看看如何在AI時代中,活出更豐盛、更有效的宣教生命!

1. 聆聽 (heaRING):聽見神、聽懂世代

聆聽,不只是用耳朵,更是用心去感受「動量」到「時刻」的轉變。首先,我們要清楚「神的聲音」,確認宣教的呼召。其次,要敏銳地「聆聽文化的聲音」,辨識世代的深層需求。

史蒂芬傳道提到數位時代的變革,特別是「數位原住民」和「數位移民」的概念。數位原住民習慣網路搜尋,大腦已被重塑,只看搜尋結果前兩項。這提醒我們,福音內容的呈現方式必須更精準、更吸引人。透過Google Trend了解年輕人搜尋熱詞(如DSE、Depressed、緊張),我們就能更貼切地回應世代需求。

更令人振奮的是「GEO機會」!異端曾利用SEO(搜尋引擎優化)搶佔搜尋結果,導致搜尋「耶穌」或「聖經」時出現異端內容。但在AI時代,AI會主動推送答案。若我們將現有資料轉為電子書上網,AI將自動引用,這正是反擊異端、讓真理「大翻盤」的絕佳機會!想像一下,當AI成為真理的「推送者」,福音的觸角將延伸到何等廣闊的領域!

此外,ACG(動漫、漫畫、遊戲)和像素文化(如Minecraft)對年輕世代影響深遠。我們可以將聖經人物以動漫形式呈現,甚至利用像素藝術來表達基督教內容(如耶穌的七個「我是」),讓福音以年輕人喜愛的方式進入他們的世界。對於「數位移民」和「網路難民」,我們則要動員他們參與網路媒體宣教,甚至協助他們以新方式詮釋信仰,就像用爵士樂風格演繹聖詩,讓信仰的表達更加多元和豐富。

2. 分享 (shaRING):讓真理活出來

在似是而非的道理充斥的世代,我們更要將神的訊息清晰地傳遞出去。AI在快速生成福音動畫、翻譯、問答等方面能力超群。史蒂芬傳道強調,宗教同工需踏上AI這座橋樑,將真理活出來。

如何應用?將生命見證以漫畫形式呈現,或將枯燥的事物「遊戲化」(Gamification)。YouVersion聖經App的成功(十億下載量)就是最佳例證,透過徽章、讀經計畫等,讓讀經變得有趣。我們也可以像「扭計式耶穌」那樣,利用AI生成圖片,透過遊戲教導英文和聖經故事,將福音的種子撒播到印尼宣教工場。耶穌教導多透過故事,我們有《新舊約聖經故事道覽》這樣的寶貴資源,可作為生成圖片和教材的基礎。甚至可以設計「聖經動物挑戰」,透過「找不同」遊戲,讓大家在歡樂中學習聖經知識。

3. 聚集 (gatheRING):從「聚集」到「聚心」

AI時代,資訊爆炸,但人心的連結卻可能疏離。史蒂芬傳道提醒我們,要從「聚集」走向「聚心」,回應世代的核心要素是建立「共學社群」(Mission of Learning Hub),因為AI不斷更新,我們需要持續學習,一同前行。這就像一場永不落幕的「AI宣教士訓練營」,大家結伴而行,減少恐懼,共同探索。

AI在生成圖片、歌曲(如泰文歌曲)、金句卡、動畫影片,甚至針對長者的「免稅卡」宣教材料上,都能提供強大助力。2023年1月1日,12位宣教同伴利用Midjourney在Instagram傳播基督教文化,這就是一個「學得越多,賺得越多」的實踐案例,更重要的是「賺取靈魂」。

然而,史蒂芬傳道也點出華人文化中「勇氣有餘但胸襟不足」的挑戰,導致網路世界流失嚴重。這提醒我們,在科技的應用上,更需要有「寬闊的心」,像所羅門一樣,不僅有智慧,更有廣闊的胸襟去接納和連結。想像一下,Google眼鏡即時翻譯的未來,語言不再是溝通障礙,這正是《以弗所書》6:18「隨時多方禱告祈求,為眾聖徒祈求」的具體實踐,因為我們能為更多未曾觸及的靈魂禱告。

4. 教導 (mentoRING):生命影響生命不可取代

AI可以提供24小時支援,但生命傳承需要人際投入。史蒂芬傳道強調,AI的局限在於科技能幫助表面,但深層的「底蘊」傳承需人際努力。AI是「模式」(Pattern),人是「個體」(Person)。教導需「個人化」(Personalize),投入真心。

在「可攜式知識」盛行的時代,我們可能減少讀經次數。但AI可以成為輔助工具,例如利用AI生成圖像輔助記憶聖經經文(如羅馬書12:21)。然而,AI永遠無法取代《提摩太後書》2:2所說的「將所教訓的傳給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」的生命影響生命。牧者和領袖們,AI是你的好幫手,但絕不是你的替代品。你的生命故事、你的真誠關懷,才是最寶貴的「傳承底蘊」。

5. 歸心 (centeRING):以萬變的創意表達不變的真理

德國牧師蔡仲輝提出,有些事物是不變的:上帝、真理、人受罪惡捆綁、人對救恩和人生的需要。而變化的,是創意。因此,我們要學習「如何以萬變的創意去表達不變的真理」。

在AI時代,我們更要辨識關鍵的「真實性」(Authenticity)和「正直性」(Integrity)。愛人不可虛假,厭惡惡事,親近善事;行為正直,做事公義,心裡說真話。這五個神奇指環——聆聽 (Hearing)、分享 (Sharing)、聚集 (Gathering)、教導 (Mentoring)、歸心 (Centering)——最終都指向一個核心:無論科技如何發展,我們的信仰根基和生命品格,才是永恆不變的。

結語:AI時代,我們是「宣教士」而非「機器人」

史蒂芬傳道用他幽默風趣又充滿生命力的分享,為我們開啟了AI宣教年代的全新視野。這不是要我們變成「AI機器人」,而是要我們成為更智慧、更有策略的「宣教士」。AI不是來取代我們,而是來賦能我們,讓我們能更有效地將那不變的真理,以萬變的創意傳遞給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。

親愛的弟兄姊妹,讓我們戴上這五個神奇指環,勇敢地踏入AI宣教的禾場。願我們在聆聽中辨明神的心意和世代的脈動,在分享中讓福音以嶄新面貌觸及人心,在聚集中共學同行建立愛的團契,在教導中傳承生命而非僅是知識,最終,將一切榮耀歸於那永恆不變的真理上帝。這是一場充滿挑戰,卻也充滿無限可能的宣教旅程,你準備好了嗎?

以上PPT已得到講員同意使用

加入書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