試刊號
2025年4月

專訪對象:史蒂芬 Stephen

網絡媒體宣教培訓師 . 多年建立品牌經驗 · 推動品牌與宣教使命

專訪主持:Raymond

主持 :

媒體與AI:宣教的新契機

生成式AI(Generative AI)如今能迅速創作六格漫畫、卡片,甚至文本與影音內容。我們只需以語言指令與AI溝通,便能產出過去需多年訓練才能完成的作品。在宣教機構中,這些工具可如何應用?特別是在融入本地文化、推動在地工作,甚至跨文化差傳策略上,它們能如何強化信息的深度與力度?

史蒂芬:

擁抱AI:為下一代宣教開路

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。」宣教機構多半有深厚歷史與經驗,但也面臨成員老化的挑戰。有些同工會想:「現有工具夠用了,工場也習慣,為什麼還要改?」然而,若不擁抱新世代,就可能錯失接觸下一代的機會。使用AI,不是為了我們自己,而是為下一代的宣教同工開路。  

過去一代人在科技上多是「嘗試錯誤」,失敗多於成功,但這些努力能「承先啟後」,讓下一代看到我們如何回應時代。就像聖經中的亞伯拉罕、以撒、雅各,我們如今的角色是「以撒」——承接上一代,連結下一代

有些牧者或習慣用老舊工具,比如overhead projector,覺得電腦投影也沒什麼不同,節奏照舊。但AI的進步,特別是ChatGPT 4.0,已顛覆許多原有做法。問題是,我們用AI僅僅是為了生成內容,還是更重要地,藉著AI去認識並回應新世代?  

今天的年輕人是「網絡原居民」,而我們像「網絡移民」,帶著些「口音」摸索網絡世界。AI可以成為橋樑,幫助我們了解這些「福音群體」的思想與行動。當我們先認識他們,才能部署下一步,把福音帶進他們的世界,延續宣教使命。

主持 :

不是原住民,也能融入AI世界

很同意,雖然我們不是「網絡原住民」,但身為「網絡移民」,也能融入這片新土地。就像我在大學裡的印度裔教授,英語帶著口音,卻依然優秀,啟發學生良多。同樣地,縱使我們不是AI原住民,也能擁抱技術,將真理訊息透過更豐富的媒介展現,帶來深刻而震撼的影響力。  

史蒂芬:

AI:跨越障礙的福音橋樑

宣教的核心在於跨越障礙、建立關係,讓當地人感到意義與信任,進而接納福音。「怎麼傳?」這可連結Donald K. Smith提到的12種文化傳遞信號,例如圖像、影音、文字、空間、氣味等,都能透過我們或AI來承載文化訊息,連結當地的「網絡原居民」。  

我們不必成為網絡原住民,但可成為「橋樑」。有人擁抱AI,有人抗拒AI,甚至不知如何開始。特別是「網絡難民」——例如即將退休的前輩,他們值得尊敬,但因年紀和固定的工場運作,可能覺得接觸新技術無必要。然而,若不及早引導,未來如何銜接?  

還有些人擔心AI與真理有衝突,甚至視技術為威脅。但事實上,真理不變,表達方式卻須不斷創新。AI是現代的「福音載體」,如同以往宣教士透過派牛奶、辦補習班來傳遞基督的愛。今天,我們用AI這一載體,將創意融入「瞬息萬變」的科技,傳遞永恆不變的真理。  關鍵不在於AI會否取代什麼,而在於它能如何為福音所用。

主持 :

AI:快速了解文化的利器

若宣教同工知道AI能幫助他們更快掌握當地文化,或許會更加敞開。我自己常用ChatGPT等AI工具,例如將不熟悉語言的TikTok影片等資料交給AI,請它提煉重點,迅速了解當地人的想法與關注點。我也想多了解你在教學或媒體宣教培訓中,如何建議及幫助宣教士或機構有效運用AI?

史蒂芬:

AI與宣教:結果與過程的平衡

從「使萬民作主門徒」的宣教目標來看AI,我們不能只追求效率與「結果」,否則可能犧牲了與人相處的深度。即使AI能快速生成大量圖片或文字,但關鍵仍是如何在過程中建立真實關係,讓福音觸動人心。

然而,新一代從小使用ChatGPT,習慣於快速獲得答案,甚至比牧師或心理諮詢師的回應還快、還完整。他們可能因此難以學習安靜禱告、等候神的功課。當我們向他們傳遞「祂是聽禱告的神」這樣的信仰真理,說服力或許正被削弱。

科技的影響無處不在。智慧手機已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,而AI進一步塑造了年輕人對「美」與「自我價值」的理解,對他們的衝擊更為深遠。因此,我們不僅要學習有效使用AI,更需要理解新世代的思維模式——他們如何因科技被塑造?又如何看待世界?

這就像福音魔術曾引發的爭議:用「假的魔術」表達真理,是否合適?AI帶來類似的挑戰。有人恐懼、有人拒絕,但也有人在嘗試。教會需要建立一套神學與應用原則,在使用AI的過程中持續分辨。如果我們不嘗試,只能固守舊有模式;但年輕人已在使用AI,他們的大腦與思維模式正被改變,這或許才是真正需要我們警醒、回應的挑戰。

主持 :

AI的陷阱:信仰與分辨的挑戰

AI和大數據容易讓人陷入同溫層,難以跳脫視野局限。如果信仰基礎或神學思維不夠紮實,特別需要提防被特定訊息操控。因此,使用AI時必須建立在穩固的信仰根基上,並記住AI背後只是演算法。不少人習慣將思考主權交給AI,就像依賴GPS導航,若定位錯誤,便可能跟著走錯方向。若我們失去分辨力,問題只會更加惡化。

史蒂芬:

AI帶來的挑戰與機遇:科技如何成為福音的新管道?

完全同意。GPS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我開我的Tesla的時候,有時GPS明明定位錯,我還是一路聽著跑。AI帶來的影響可能更深,因為人人都輸入Prompt,就能得到答案,然後就少了自己思考的空間。如果大部分人失去思考能力,就變得很容易被牽著走,甚至被假宗教或極端思想引導。你看現在有些直播主,可能不是什麼明星,但憑著某種做法就能聚集大批觀眾一直看直播。若我們想開個直播,從舊約讀到新約,似乎沒幾個人會來,但偏偏有些吸睛的內容卻吸引很多人。我們要怎麼辦?

其實,很多其他宗教也在努力,我曾看過一款佛教AI軟體,材質與互動設計都很貼心,你稍微展露情緒,它就推經文給你看。我們華人教會在這方面就相對落後了一點,還是比較強調「關係」或「face to face連結」。但AI帶來的新媒介,可不可以成為宣教的新管道呢?

主持 :

AI民主化:小型教會與宣教的新契機

隨著AI語言互通能力的提升,過去需要多年學習的外語,如今透過AI工具即可輕鬆實現。對著日本人能講日文,對著韓國人能講韓文,甚至少數民族語言的溝通都變得前所未有的容易。在這樣的「AI民主化」時代,對世界教會與宣教機構而言,特別是資源有限的小型教會或宣教組織,AI提供了全新突破的可能。它能幫助他們跨越語言與文化的障礙,以更低的成本、更高的效率,執行大使命,將福音傳到世界各地。

史蒂芬:

AI加速宣教:共創的時代契機

現在是「共創、共建、共工」的時代,不再是單打獨鬥。以往只有財力雄厚的差傳機構能做大事,但今天,中小型機構若善用AI,也能發揮巨大影響力。

自2016年推動網絡媒體宣教以來,我曾以為透過網路,福音能更快傳遍萬民。然而生成式AI的出現,讓我看到更大的可能——它能加速聖經翻譯。全球仍有三千多個未接觸福音的族群,其中許多沒有聖經譯本。AI能協助翻譯、校對、排版,加快流程並確保一致性,使更多民族能聽到或看到神的話語。

此外,AI還能幫助沒有文字或僅有口語的部落,將文化轉化為圖像,或協助聽障人士發展更通用的手語。若能透過AI創建一套「通用手語」,讓全球聽障人士共同學習與理解福音,語言障礙將被徹底打破。

大機構的運作往往較慢,但小型機構和多單位合作,卻能靈活實現這些構想。只要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攜手同行,就能帶來突破性的影響力,成為神國度中不可忽視的力量。

主持 :

AI與福音:突破資源限制的可能

聽障人士常是被忽略的群體,若AI能幫助他們獲得更多福音資源,將極具價值。例如,過去有人用手語拍攝《耶穌傳》,讓聽障人士了解完整的福音故事。若能結合AI,就能在不耗費大量資源的情況下,同樣達到良好的效果,甚至更高效傳遞信息。

美國曾有一間不到百人的小教會,透過專注幫助一個遠方小村種咖啡,徹底改變了那個村的未來。這正是AI的價值所在——即使是資源有限的小群體,也能因為AI的幫助而釋放出大能量。

然而,仍有一些地區受限於網路或資源匱乏,AI運算所需的基礎設備難以支援。在這些地方,我們需要探索替代方案,例如利用離線AI工具或簡化的技術,找到更適合當地的方式,讓福音的傳遞突破每一個限制。

史蒂芬:

AI與福音種子:用創新觸動未來

面對未來可能出現的「AI宗教」或類似現象,我們需要幫助當地人分辨真假福音,避免被迷惑。因此,即使在網路不發達、資源匱乏的地方,更要努力舉辦更多佈道會,讓下一代知道耶穌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。形式不必拘泥,重點是建立屬靈防護網。

此外,若能將AI生成的內容「實體化」,如製作小卡片、扭計骰、兒童故事書或其他印刷品,帶到工場舉辦兒童佈道會或社區活動,就能用新穎的媒介把福音深植在他們心裡。或許當下沒人決志,但十年、二十年後,當他們回憶起那時的AI動畫或特別的福音卡片,這些記憶可能成為打開福音的鑰匙。

因此,在網路或電力不足的地區,我們依然可以利用資源許可的地方產出AI內容,轉化為實體媒介,帶到需要的地方。只要能與人建立關係、連結福音,影像卡、小故事書、甚至一個扭計骰,都是值得嘗試的工具。

同時,我會鼓勵宣教士們攜手合作。例如,宣教士A熟悉當地文化但不懂AI,宣教士B擅長AI技術但不了解工場,兩人協作就能更好地服事。小型教會或機構因為靈活,沒有繁瑣程序,更能嘗試創新。只要彼此真心同工,就能為福音開創更多可能性,將種子撒向未來。

主持 :

靈活應變:將AI化為福音的橋樑

大機構因顧慮繁多,往往在漫長討論中錯失良機。而小型機構或教會的靈活性,正是其優勢。若能將AI創作轉化為實體媒介,並融入宣教工場的真實生活,就能為當地人留下深刻印象,讓福音更貼近人心、更具觸動力。

史蒂芬:

不變真理,創意呈現:AI成為福音的祝福媒介

很同意,例如,可以用AI生成六張代表「耶穌是什麼」的圖片(如道路、真理、生命),將它們印成正方形貼在扭計骰上,帶到印尼工場。宣教士可以藉著與當地孩子們一起玩扭計骰,分享福音信息,並結合詩歌如《Jesus Loves Me》,讓福音以創意方式深植人心。  

這種做法既真實又充滿創意,就像在線上交流中,我們仍能保持真誠(authentic)。AI雖然「冷冰冰」,但若配合我們的誠信(integrity)與真實生命,便能帶來溫暖的愛。這正是「不變的真理」透過「萬變的創意」呈現的最佳例證。

在科技年代,最大的挑戰是人與人之間的隔閡。然而,只要我們在使用AI時展現真摯與誠懇,AI就不再是冷漠的工具,而能成為祝福與溫暖的媒介,為福音開創更多可能性。

主持 :

AI雖然是虛擬技術,但我們可以賦予它深層意義,將其轉化為宣教的有效助力。謝謝你的寶貴分享,Stephen,我們下次再聊!

加入書簽